10月3日(周四),A股继续假期休市,港股低开低走,在连续多日上涨后回调。午后,港股深V反弹,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1.37%报22136,恒生科技指数跌3.3%报4986.87。海外机构表示,各产品的获利回吐和卖盘增多。
10月2日,第一财经记者发现,由于A股假期休市,不少A股投资者转向弹性更大的港股进行交易,截至当日收盘,恒指涨超6%,恒生科技指数涨超8%。港股更是出现史诗级一幕——Wind中资券商指数暴涨35%,再创历史新高,申万宏源香港涨206%,招商证券涨超80%。
未来,中东局势、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美国大选等将持续影响市场。
获利回吐和卖盘短线增多
经历暴涨,周四市场似乎开始回归理性。高盛交易台信息显示,今天看到了自上周A股、港股上涨以来的首次整固迹象,观察此次上涨的韧性以及“逢低买入”的强度将会很有参考意义。到目前为止,机构看到了各产品的获利回吐和卖盘增多:
期权:平仓实值看涨期权和看涨期权价差(仅为上周买入的一小部分);期货:自上涨开始以来,投行首次看到卖盘增多;现货:来自长期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的卖盘增多,今早的买单被搁置,长仓卖单从超越市场转为与波动性持平(与前一日的情况相反)。
自8月底至今,恒生科技指数暴涨近44%,出现盘整并不值得奇怪。嘉盛集团资深策略师David Scutt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和中国复苏预期密切相关的铜和铁矿石期货仍远低于本周初的高点,而美元/离岸人民币已反弹回到7.0000以上,这可能是股指的乐观情绪未能延续至其他市场的警示信号。截至北京时间10月3日16:50,美元/离岸人民币报7.0436。
此外,他也提及,恒生指数已接近上涨阻力位。“近期的涨幅多么突然,这可能反映了空头回补和大量资本流入的影响。向上看,价格在周二早些时候就在22795遇阻,这是2023年1月形成的双顶。如果突破该位,24900将是下一个目标。如今指数显然受到阻力压制,向下的支持在21066附近,这一水平是上周涨势停滞的地方,也是2023年初的支撑和阻力。”
在资金推动的牛市之下,资金的变动情况也是未来的关键。考虑到这次上涨主要由重新配置资金推动,以下是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散户和南向资金的股票头寸总结:
高盛交易台信息显示,就长线共同基金头寸(截至8月底)而言,在本次上涨之前,亚洲和全球基金对中国的敞口达到了过去十年的最低水平,且共同基金的现金水平也接近多年来的低点,这些机构普遍行动较慢,此次也没有明显加仓,这可能意味着如果市场继续上涨,其他市场的资金可能轮换流入中国。
“过去几天,我们看到长期投资者在高质量的中国热门股票中买入,但考虑到相对表现的落差,主动型指数跟踪基金可能有更多买入需求,以防止在继续上涨的情况下持仓不足。”某美资投行交易员对记者称。
根据EPFR数据的粗略估算,被调查的全球共同基金(约3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整体低配中国3%,即长期投资者需要在A股、H股和ADR中买入约1000亿美元,以恢复到中性配置。
就对冲基金头寸(截至9月底)来看,在过去两周,净配置大幅增加。整体配置9月底达到5.9%(处于5年中的第32个百分位),本月增加了1.2%;净配置达到9.2%(处于5年中的第49个百分位),增加了2.4%。在之前的上涨(中国疫情后重新开放、2022年政治局会议)期间,机构观察到的净配置增加3%至6%,整体配置增加1.5%至2.5%。
南向资金方面,9月以来总体仍为净流入,目前已连续15个月为净买入(上次净卖出月为2023年6月)。年初至今,南向资金是亚洲最大的买家,净买入规模达630亿美元。南向资金在香港的参与度稳步提高,2024年截至目前,南向资金流入占香港总成交量的比例创下了16%的新高。南向资金将在10月8日(周二)与中国A股一起重新开始交易。
财政刺激力度决定后续市场走向
当前,确实有资金从自印度、韩国、日本股市流出,配置估值更低的中国股市,相比印度股市近25倍的市盈率,MSCI中国仅约11倍,前几年交易最蓬勃时期的市盈率也仅18倍。当前,除了股市估值便宜,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也受到期待。
“印度估值确实有点太高了,中国台湾和韩国股市则受到半导体和科技周期下行的影响,美国经济放缓可能也会影响美国和全球股市。”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大中华区股票主管缪子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过,当前各界也在关注后续的政策措施,尤其是财政刺激力度会否达到预期。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周宣布更多的支出措施,中国股市可能进一步上涨10%至15%。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的预期又回到了桌面上,这使得投资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首次从再通胀(reflation)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上一次投资者出现这一态度是在去年年初之后。当时投资者给予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市盈率为12倍左右。
据记者了解,国内外各大投行对于财政刺激的预期为,四季度有望批准额外的国债发行,财政支出可能高达3万亿元。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10月3日的报告中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享受初期的狂欢之后,尤其需要为不利的情境做好准备。 在较好的情境下,政策决策层会密切关注正在酝酿的泡沫,并采取及时措施平息狂热的股市。此时财政刺激的规模和节奏可能会更为谨慎,同时政府将精力转向包括清理房地产行业乱象和重构财政体系等更为艰难的任务;在基准情境下,可能会看到规模较小的泡沫以及潜在的泡沫破灭。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会设法出台财政措施以稳定需求并维持地方政府的基本运作,但可能无法解决任何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未来几个月,政策层如何在未知水域中航行应被密切关注。陆挺认为,“我们认为政策最初会集中在三个领域。首先,为应对第二轮冲击,中央将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其次,中央可能加快建设跨区域的重大项目,以提振投资需求;第三,中央可能考虑增加对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他认为,未来中央可能最终成为“最后的建设者”,直接为那些已预售但延迟交付的住宅项目提供资金。然而,政策规模和节奏可能更加不确定。增量刺激的规模最终可能被限制在每年GDP的3%,市场应更多关注刺激措施的具体内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