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说做农业研究首先要能吃苦

admin 热点资讯 2024-09-02 93 0

院士说做农业研究首先要能吃苦

学问之路,犹如攀登险峰,人们往往惊叹于攀登者手捧鲜花的瞬间,却忽略了通往顶峰的漫长旅程。为了探寻知识与真理,《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专栏应运而生,这里汇聚了学者们的心路历程,他们分享的不仅是方法与成果,更是那份对学术的执着、对创新的追求,以及肩上的责任。

一切始于对未知的好奇。幼时对生命科学的痴迷,驱使我踏入南开大学生物系的大门,开始了与生命科学的不解之缘。在试验农场的经历,让我亲身体验到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也在我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鲍文奎先生的八倍体小黑麦研究启发了我,虽然考研受挫,却让我懂得了农业科研背后“吃苦”的真谛。

1983年,我加入中国水稻研究所,真正踏上了水稻育种的征途。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科学需躬行”的含义,尤其在海南的南繁基地,前辈们的坚韧不拔让我学会了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与奉献。水稻育种不仅是智慧的较量,更是毅力的比拼,无数次在田间地头的汗流浃背,都是为了那一粒粒承载希望的种子。

水稻的基因组合复杂多变,寻找理想组合如同大海捞针,但我乐此不疲。野外搜寻野生稻,挖掘遗失的优异基因,每一次发现都可能开启新的育种可能。数十年如一日,我专注于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相信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

科研之路虽艰,却也让我领悟到,吃苦是自我磨砺的过程,是通往更高成就的必经之路。面对瓶颈,我学会了开放思维,与同行交流,从不同视角汲取灵感。农业科研是场马拉松,持之以恒,方能在时间的见证下收获成功。

即便科技让农业研究步入精准快速的新时代,我对水稻的探索依旧满怀热情。送“小薇”水稻进入太空,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尝试,也是对未来农业的展望。在这片既古老又新兴的领域,我将继续前行,因为每一次发现,都让我更加坚信,农业科研的道路虽长,却满载希望与幸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