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展“大秀肌肉”,技术竞争下行业挖掘新场景赛道

admin 热点资讯 2024-09-28 20 0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机器人展“大秀肌肉”,技术竞争下行业挖掘新场景赛道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摄影报道

5.6万平方米超大规模展示厅内,350多家中外知名品牌齐聚2024工博会,为外界奉上了一场中国工业自动化的视觉“盛宴”。从几十秒打造汽车智造产线、抓药精确到0.5克、组装面板、焊钢板、造陀螺的工业机器人,到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玩起“中国舞”……机器人赋能下诞生的一系列创新场景和新服务模式让人应接不暇。

“今年的工博会机器人展和往年相比,无论是参展同行还是展示品种,都比过去两年有很大的提升,各家机器人公司展示的也是自身最前沿的产品。如果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来看,其实针对同一场景的生产协作机器人差距不大,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因此对于中科新松这种综合性的机器人公司来说,则在思考寻找新的场景研发服务型机器人。”9月26日,中科新松营销中心华东区销售总监姚志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大秀肌肉”背后的亮眼技术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协作机器人堪比运动健将;小型服务型机器人可以帮人艾灸;人形机器人头部贴上硅胶堪比真人。今年工博会上,你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机器人,参展商都有所呈现。

展台前,姚志强向本报记者介绍多可机器人系列时透露,其展示的多可焊接工作站带来钎焊、激光焊、磁吸焊等多种智能焊接应用,搭载免示教焊接系统,展示了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较为离散的焊件结构特点的焊接应用场景。

“我们多可协作机器人钎焊工作站JouleMax系列感应加热设备搭载JouleMax系列感应加热设备进行钎焊,JouleMax系列产品摒弃了传统的一体机或匹配箱式结构,采用了柔性电缆输出方式,特别适合于工件无法移动或工作现场狭小复杂的场合。轻巧的MT输出可以轻松接近被加热工件并灵活多变地改变感应加热线圈的位置及角度,使得感应加热可以像气焊枪一样轻巧易用。”姚志强称。

据姚志强透露,多可3—30kg全系列产品,臂展范围覆盖范围达到618—2000mm,该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核心部件全部自主研发,率先取得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研发出了国内首个七轴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双臂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2m长臂展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移动协作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多可协作机器人还将AI和大模型进行深度融合,带来书法机器人、拍照机器人以及双臂具身智能抓取等演示。操作者输入相关信息后,DUCO AI会将所得信息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自动处理,进行智能解析并转化为相应的机器人运动指令,充分展示了协作机器人在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多可智能拍照机器人,该应用将机器人技术与AI图像处理深度融合,展示智能拍照机器人强大的人机交互能力,采用实时人脸跟踪、手势关键点跟踪、图生图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操作便捷,通过简单的手势指令触发拍照功能,并生成多种风格独特、趣味十足的图片,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姚志强表示。

而在节卡机器人展台前,本届工博会上他们也面向全球首发首展JAKA K-1人形机器人。

据节卡机器人研发总监李顺冲介绍:“它高1.8米,除了灵巧手,全身还具有29个活动关节,双臂共有14个自由度。它的手臂采用了高刚度一体化关节,单臂就可以提起3公斤—5公斤的重物。肢体上,通过双支撑结构把大腿、小腿和脚面连接起来,使机器人立得住、立得稳。关键的小脑部分,已经可接收指令对全身进行运动控制,绝对运动精度能够达到±0.1毫米。下一步,我们会优化步态算法,让双足动起来。”

李顺冲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把JAKA MAX系列比作人的话,伺服驱动就好比人的运动系统,把新一代半导体碳化硅技术运用到了它运动系统里,在保证40公斤有效负荷的条件下,机器人运行能耗下降40%,控制精度提升25%,装配测试时间减少约30%,让机器人做到大负载的同时,还能具备高能效、高速、高精、快部署等特点。对像光伏板、发动机缸体这类的大件有上下料、装配场景需求的用户来讲,有了更易用、更绿色的选择。

市场呼唤人形机器人

几乎所有的科幻故事里,机器人都是那个最具未来感的视觉载体。

多位参展人士在工博会上表示,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机器人始终是智能制造最突出的表征之一。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浪潮不断前涌,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站在了浪头之上。

“从机器到智能机器,再到人形机器人,并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逐渐直立行走的机械体诠释着新型工业的进化论。这是我们在工博会机器人展区最直观的感受。”9月27日,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今年工博会现场专门设置的人形机器人专区,10家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各环节的应用场景。如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将推出全球首款肌腱驱动双足机器人;四川天链机器人的超轻量人形机器人产品,则在1.60米的形体范围内设计出71个自由度,裸机重量仅37公斤左右。

在现场,一款“可直膝行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吸引了现场观众关注。“它是ORCAⅠ人形机器人。首先,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人形机器人,ORCAⅠ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直膝行走。因为我们公司在运动控制方面的能力比较强,ORCAⅠ可以进行直膝行走,还可以做类似于一字马等比较高难度的动作。总的来说,ORCAⅠ整体动作会更像人,更加栩栩如生。”对此,萨恩异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相关厂商纷纷推出新品,产业蓬勃发展。在商业化落地方面,人形机器人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工业、生活服务等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应用场景。

据东北证券研报,目前商业化探索为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点。我们看到人形机器人公司在工业和生活服务领域均有探索,工业端的汽车、航运、物流、机械制造等行业为重点方向。在商业和服务领域,商场导购、家庭助手、医疗康养等是比较重要的方向。

券商AI行业分析师刘铭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人形机器人是AI技术落地物理世界的优质载体,近两年通用大模型的发展赋予人形机器人强大的泛化能力,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真正进入商业化阶段。但从各厂商规划及产品迭代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量产已箭在弦上,硬件方案相对成熟,软件技术融合仍待时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