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给全球数字贸易加了一把火

admin 综合新闻 2024-09-27 32 0

  会飞的汽车、能徒手开瓶的人形机器人、实时翻译的混合虚拟(MR)眼镜……这些面向未来的创新AI技术都是由中国的初创企业呈现。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下称“数贸会”)上首发首秀了各种前沿技术成果,生动诠释了数字贸易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数字贸易作为国际贸易发展新前沿、全球经贸规则竞争博弈新阵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数字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合作领域不断拓宽,AI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中国数字贸易规模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9月26日,由数贸会组委会与国际贸易中心(ITC)共同编制的《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1至2023年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从约6万亿美元激增至超过7万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8.8%。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数字贸易规模激增的核心驱动力量。

  另据我国商务部数据,当前,我国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1.42万亿元,增长3.7%,创历史新高。同期,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增长10.5%,也达历史新高。

  数据资产入表“元年”

  数据生态作为本届数贸会核心议题之一,贯穿了数据要素从生成、确权、流通到交易的全链条。杭州高新(维权)区(滨江)是“中国数谷”的策源地也是核心区,发改局副局长田树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据作为第五种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数据要素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2024年是数据资产入表元年,构建健康、高效的数据生态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田树军说道,“数据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资源,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策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杭州高新区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5%。市场主体是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包括海康、大华、宇视和新华三这样的网络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也有阿里、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同时还包括宇树科技这样的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人工智能 给全球数字贸易加了一把火

  为积极推动资金要素向人工智能领域流动,此前杭州高新区已经出台政策,对人工智能企业自设立或引进3年内使用银行贷款的,将按照银行同期LPR利率给予利息补贴,补贴贷款额度最高达200万元。

  田树军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高新区(滨江)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中国数谷”提出的“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和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政产学研深度联动,全力推动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的融合、应用场景的协同创新,为全面激活海量数据(维权),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共建共创一流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

  数据交易场所承担着数据合规流通和提供基础服务的职能。杭州数据交易所董事长兼总经理应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杭州数据交易所作为全省唯一的数据交易所,截至目前,交易金额已经超过32亿元,交易平台上的数据产品数量超过1000个,汇聚了来自全国不同行业的海量数源,包括金融、能源、通信、医药等领域。

  她介绍,随着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数据资产可以正式入表,成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当前,各地鼓励企业做数据资产的入表,以杭州金投为代表的多家市属国企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入表。“这也是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资产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将原来费用化的数据变成了资产,对企业的利润也会有相应的提升,从而提高企业进行数据治理的积极性。”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除了财政部,商务部也已经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数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订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商务部强调,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在细分领域积极培育外向度高、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数字贸易企业,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程,深化多双边和区域数字贸易对话与合作。

  初创企业成为数字生态主力军

  将数据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科技创新公司成为主力军。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多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应用场景已经落地。例如,每日互动(维权)展出的“数智绿波”软件就已经应用在超过16个城市的交通道路管理流程中,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建模,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的实时分析和优化控制,实现了车辆按绿波速度行驶时,连续绿灯通过多个信号灯路口的智能化交通控制策略。

  每日互动展台的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还降低了车辆排放和能源消耗。通过数智绿波系统的应用,城市交通管理变得更加智慧、高效和绿色。

  在数贸会期间举行的2024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聚焦AI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等热门话题。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表示,认知大模型的智能涌现推动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尤其是在大模型应用中的突破。他认为,在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将AI融入物理世界,而不是仅局限于数字世界。

  银河通用合伙人张直政认为,大语言模型是通用人工智能(AGI)走向现实的重要里程碑。“大语言模型为机器人提供了理解和推理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使用门槛,还大大扩展了其应用场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推动算力市场的显著增长,尤其在智算领域。他表示,国内外AI芯片生态加速演变,特别是国产GPU迅速崛起。“AI网络技术正在成为新瓶颈,需要打破现有封闭的网络生态。”他还称,开源与闭源的大模型竞争加剧,开源生态逐渐浮现。

  中国基于开源技术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让美国公司感到压力。AI开发者社区HuggingFace首席执行官德朗格(Clément Delangue)此前表示,当中国的开源技术成为黄金标准,那么全球的开发者将都有可能在中国的技术上进行开发,这种趋势有望成为常态。

  根据贝恩公司9月25日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技术报告》,包括人工智能相关服务和硬件在内的市场将在去年1850亿美元的基础上,以每年40%至55%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到2027年,将创造7800亿至990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正在迅猛增加。然而,尽管中国AI公司也拥有较强的“吸金”能力,但美国的融资额仍然占据全球融资规模的近80%。

  另据此次数贸会期间牛津智能和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撰写并发布的《AI行业初创公司技术估值白皮书》,中国前30强AI初创企业的估值均值约为20亿美元,而海外前30强AI初创企业的估值均值超过了100亿美元。

  对此,澳门大学金融及商业经济学教授傅晓青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创新是全球AI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基石。”她说道,“中国AI初创企业在互补性技术方面的表现相对非常弱,这表明中国AI企业在构建多元化、协同化的技术生态系统方面面临挑战,也指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的方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