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解读926政治局会议:谋定而后动 “政策底”已现

admin 数码科技 2024-09-26 26 0

专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各路机构最新解读

  来源:钟正生经济分析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我们对本次会议解读如下:

  1、从“保持战略定力”到“增强紧迫感”。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9月份召开,时点较罕见,且会议强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同于7月会议的“保持战略定力”,显示出稳增长政策加码的急迫性。

这主要是基于,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走弱,实现“5%左右”的全年实际GDP增速目标存在一定挑战。我们预计,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在4.4%-4.6%之间,名义GDP增速可能回落至4%以下。考虑到四季度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加,政府债剩余发行额度有限,中国名义GDP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

  2、“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会议提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可见“收储去库存并稳销售”应是现阶段稳地产的重点工作。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解读926政治局会议:谋定而后动 “政策底”已现

这主要是基于,进入三季度,“5·17”新政对房地产销售的提振作用消减,且“去库存”积极效果较为有限。9月以来,我们统计的61个样本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2019-21年同期均值跌61.6%,弱于7月的-58.2%和8月的-55.5%,以及6月的-44.6%。据克而瑞统计,2024年8月重点30城中有21城住宅消化周期超过18个月“警戒线水平”,有23个城市住宅消化周期相比4月末拉长。

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已先行落地。后续房地产政策的着眼点有四:一是“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尤其是对一线城市;二是督促商业银行落实已授信的1.4万亿“白名单”项目贷款;三是“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例如,推广越秀地产在广州的“地票”置换方案,帮助企业改善土地库存结构,可以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实现房企土地资源的盘活与优化。最重要的是,增加收储资金规模,优化收储相关措施。可以期待的是,专项债支持收储,给予保障性住房贷款以中央财政贴息,将收储范围扩大至未竣工新房及二手房等。

  3、“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

会议更加关注消费与民生和收入的联动,提出“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相较于7月会议 “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表述更加直接。

当下促消费政策着眼于补贴耐用品消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期消费增加,实际上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和增长空间。二是,政策仅支持部分商品,未享受政策补贴的其他商品消费可能被“挤出”。我们认为,后续促消费政策将迎来优化升级,存在三方面调整思路:

一是,扩展政策补贴范围,支持金额较小、具备黏性的服务类消费(上海宣布发放5亿元服务消费券),加大对商品消费的补贴力度。

二是,关注重点人群,精准投放消费补贴,实现促消费和惠民生政策的有机结合。例如,聚焦青年群体,关注购房群体、农民工和新市民,对其发放大规模、有时效限制的消费券,释放“安家置业”的消费潜力。

三是,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向各地拨付资金,鼓励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放松公积金提取和使用限制等,探索个性化消费支持政策,同时建立促消费政策的评估机制,表彰并推广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政策。如本次会议的要求,“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4、财政政策着墨较少。

本次会议提出“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相比于7月会议的表述更短,也未提及地方债务化解相关内容。

今年以来,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不及年初预算安排(详见报告《还有哪些增量政策可以期待》)。一方面,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财政减收压力较大,制约支出力度。2024年前8个月,广义财政收入规模约17.45万亿,同比增速为-6%,而广义财政收入的两会预算相较去年决算增长2.5%。以预算增速和实际增速的差值估算,前8个月广义财政收入减收规模达到1.6万亿元。另一方面,6月以来,估算有40%的新增专项债用于存量债务化解,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成色不足。

我们认为,未来财政增量政策仍有加力加量的可能。在资金体量方面,为弥补财政减收缺口,我们预计,年内或有必要再发行1-2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若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承压的现状,则可能需要有更大规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让地方政府能够“轻装上阵”,进而“整装待发”。在资金用途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可更多支持房地产收储,用于发放消费补贴,用于公共领域投资等,部分重点项目可给予中央政府贴息支持。

  总体看,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振奋人心,“政策底”已现,“市场底”能否夯实,需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切实改观,以及由此带来的上市公司盈利的切实增长。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这一表述较7月会议“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法明显更强。9月24日已围绕宽货币、托地产和稳股市出台了一揽子超预期的货币金融举措,然而,“货币如绳,可拉不可推”,提振总需求还需其他政策加力配合。

当前总需求低迷,是地产金融等行业调整、地方政府化债攻坚、居民和企业收入预期转弱,导致投资消费螺旋式放缓的结果。居民提前还贷降杠杆、企业投资回报处于低位、地方政府面临化债欠收双重压力,经济各部门中,只有中央政府有能力有空间加杠杆,成为最终需求的提供者(the last resort of demand)。因此,当前时点财政政策的具体部署更为关键,财政发力方向上,相比于筹划期较长的重大项目建设而言,促消费、惠民生的方向可能见效更快(例如有时效限制的消费券发放、以及政府在民生领域支出的补缺加量),更符合“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

总量政策加码之外,在地方政府化债和增长的平衡上、产业政策发力和协调的拿捏上,适度松绑和校准也颇为必要。这样才能将宏观调控的重心全面转到稳就业、稳增长上来,才能促进社会和市场预期切实好转,加快形成正向循环,促成稳中向好新局面。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