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功能,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系统。智慧草业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分支,探索创新智慧草业发展新模式是推动草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近期农业农村部审议通过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为智慧草业在战略、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的发展指明了行动路线图。现阶段,积极推动智慧草业高质量发展,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破解“三农”相关的堵点卡点难题,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我国智慧草业发展受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等要素的限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草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生产规模化是智慧草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小规模生产在产品价格和成本上不占优势,商品收益率低。传统小规模生产采用单个家庭经营模式,难以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劳动效率不高,投入大、收益低,这也是我国传统草业发展受挫的重要因素。二是智慧草业发展存在技术短板。我国对智能化装备的软硬件研发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草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设备较少,难以满足智慧草业发展的需求。当前高端智能化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本高昂;智慧草业应用试点项目少,多限于简单的数据传输与显示,与草业结合多停留在形式上,并未深度融合和实现多功能、复合式智能分析及决策支持功能。另外,我国农牧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草业信息技术应用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很难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三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不足。智慧草业广泛普及涉及诸多领域,需要集中资源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负责技术探索和知识技能推广。我国当前能够操作现代生产设备、研发和应用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匮乏。农牧民缺乏相关技术与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我国智慧草业的普及力度。四是企业及农牧业劳动者运用智慧草业技术意愿不强。智慧草业建设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技术投资,在短时间、小范围内收回成本比较困难,收益率较低,企业及农牧户参与智慧草业推广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草业企业及农牧户没有能力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五是关键技术研发和制度机制建设层面面临支撑不足等问题。我国智慧草业在关键技术环节方面和制度机制建设层面面临支撑不足问题,且缺乏统一、明确的顶层规划,资源共享困难,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
智慧草业是我国草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等方面入手,加快促进发展。
要坚持草业知识的精准化与定量化发展。从信息化视角,系统研究、总结、凝练草业生产及管理关键环节的知识和经验,是加快智慧草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算法与模型的研发、迭代及更新是精准化与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对主要牧草作物生长等模型不断优化,才能实现水、热、光、肥、气象及生物灾害的精准化模拟和预测预报,对不同作物生产实施精确化管理。
要坚持专用传感器设备研发与创新发展。传感器与3S技术及设备的应用研发和创新是智慧草业发展的关键。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3S技术是实现精准定位和多尺度定量化分析的关键。研发草业专用传感器与3S技术在草地健康评价、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肥智能化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技术体系,对推动智慧草业生产及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要坚持专用机械设备研发及数智化发展。草业生产水肥药一体机、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化设备的功能创新与应用,对改进传统草业生产及管理方式、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有效提升草业生产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现有草业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是适应大规模草业生产机械化和无(少)人化、提升草业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重要发展趋势。
要坚持综合集成智慧技术平台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大多数平台主要以单项技术观测的原始数据及图表等形式提供信息服务,缺乏简单实用、灵活便捷、综合集成的信息服务体系,缺乏系统化、集成化的平台提供草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同时,管理和提高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为草业经营者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生产管理信息以及草业科技咨询服务,对提高草业生产管理决策水平、提升草业相关部门的行政效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创新发展综合集成智慧技术平台,升级智慧技术的服务领域,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是智慧草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坚持智慧草业生产与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是智慧草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启动智慧草业发展试验示范项目,创新“产-学-研-用”体制机制建设,研发易用可用的智慧草业技术体系,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及管理效益。另外,智慧技术与草业深度融合,可促进草产品电商、土地流转、大数据、物联网等草业市场创新商业模式,降低信息搜索、经营管理的成本。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联合,促进草业相关产业紧密连接,资源有效配置,使产业、要素集聚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实现草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提升草业竞争力。
(作者梁天刚,单位:兰州大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