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火上浇油”!美增派B-52抵达中东 什么来头?

admin 热点资讯 2024-11-03 438 0

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同时警告伊朗和抵抗阵线不要打击在中东地区的美国人员或利益所在。紧接着,美国中央司令部2日宣布,美国增派的B-52战略轰炸机已抵达中东。在中东地区局势紧张背景下,美国仍在“火上浇油”。

B-52轰炸机已抵达

美方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美国中央司令部社交媒体贴文截图

“来自迈诺特空军基地第五轰炸机联队的B-52战略轰炸机已抵达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美国中央司令部当地时间11月2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上述内容。

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1日已经宣布,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下令,向中东地区部署额外的弹道导弹防御驱逐舰、战斗机中队和加油机,以及多架B-52战略轰炸机。声明称,这些部队将于未来几个月部署到位。同时“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将准备离开。

△五角大楼(资料图)

赖德表示,这一举措是对美国在以色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和在地中海部署两栖作战力量的补充,旨在保护在中东的美国公民和军人、协助以色列防卫,以及“以威慑和外交手段促成局势降级”。

赖德在声明中还强调,如果伊朗及其“代理人”“利用这一时期”袭击位于中东的美国人员和设施,美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B-52为美军主力战略轰炸机

可搭载核武

△B-52战略轰炸机(资料图)

B-52轰炸机属于美军主力战略轰炸机。它有8台发动机,可携带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目前有76架B-52轰炸机在美军服役。

美国现役的B-52战略轰炸机均为B-52H型。2015年,美国空军从约30架B-52H战略轰炸机上移除了核打击能力,以符合《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要求。该条约将在2026年2月到期,美国参众两院在2025财年国防政策法案修正案中,要求美空军再次将这批B-52H战略轰炸机纳入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体系。

“美以会遭到强有力回应”

伊朗或将在美大选前回击以色列

伊朗10月初向以色列发射上百枚弹道导弹,打击以方军事和安全目标,以报复本轮巴以冲突中以方实施的一系列军事和暗杀行动。以色列同月26日对伊朗境内军事目标实施打击。伊朗方面表示,不会放弃回应以方对其领土“侵略”的权利。

10月3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表示,伊朗将会给以色列一个“难以想象的回应”。美国媒体当天报道指出,伊朗可能在11月5日美国总统选举前作出回应,方式为由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武装自伊拉克境内向以色列发射无人机和导弹。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地时间11月2日在讲话时表示,伊朗的敌人,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美国,都毫无疑问将为其对伊朗、伊朗人民和抵抗阵线的所作所为遭到强有力的回应。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将在各个层面做好对抗强权的准备。

哈梅内伊说:在我们对抗傲慢强权的战斗中,我们无疑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让国家做好准备,包括军事层面、武器层面和政治层面,伊朗官员已经在着手此事。”

出现“真空期”?

美官员称中东将暂时没有美国航母驻扎

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有美国航母存在。“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今年8月部署到中东地区。美国媒体报道说,该航母打击群将于本月中旬撤离中东返回美国,中东地区有可能将有一段时间没有美国航母存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林肯”号航母作战群舰只目前分别处于阿曼湾和红海。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林肯”号作战群离开中东后,将由“杜鲁门”号航母作战群接替,后者目前在欧洲的北海海域参加北约军事演习。上述美国官员拒绝透露“杜鲁门”号作战群到位前空档期将持续多长时间。

威慑力有限

专家称美国军事施压只会激化地区矛盾

对于美国强化在中东军事存在,总台新闻观察员魏东旭认为,此举威慑力有限,美军的存在已成为刺激地区冲突升级的添乱因素。

专家指出,美国的航母打击群在中东地区想要针对相关区域内的对手进行震慑,它的能力已经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因为不仅中东地区这种区域性的军事强国,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强反航母的火力,甚至一些地区性的武装组织,包括也门胡塞武装,已经拥有了反舰弹道导弹,针对美国航母的耀武扬威行动,也可以进行最大程度的制衡。

专家表示,美国使用军事手段,针对其眼中的对手进行军事施压的方式和手段,它的效果越来越弱。而且美国针对中东地区的冲突和矛盾,采取军事施压的方式,只会激化矛盾,不利于地区纷争的解决。美国往往是采取双重标准,针对以色列采取了很多偏袒性的动作,这只会加剧地区的矛盾。可以说现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已经成为相关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可以说带来了更多的破坏性作用,给中东地区的局势不断添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