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旨在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这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梳理并规范了肥胖症多学科诊疗方案和路径,标志着我国肥胖症诊疗进入新时代。
该指南共计3万余字,由全国122位来自减重与代谢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营养学、心血管内科学、运动医学、精神心理学、妇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学、中医药学、代谢生物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历时10个月共同制定。基于最新临床证据和多学科专家共识,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是我国肥胖症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南。
肥胖症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达16.4%,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从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包括防控重大慢性病在内的15个专项行动。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超重与肥胖问题,提出规范肥胖症诊疗路径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认为,指南对肥胖症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定义、诊断、评估、治疗方式以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指导各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临床工作。其创新之处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施策,强调多学科协作、多种手段干预的诊疗理念,并规范诊疗路径和模式,以获得最佳肥胖症治疗效果。
纪立农进一步指出,肥胖症的治疗包括多种干预和治疗方法,每一种方法又包括不同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南对这些干预及治疗手段进行了详述,帮助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各种干预和治疗手段的目的、适用人群、预期获益以及可能的风险,从而高质量地进行体重管理。鉴于肥胖成因的复杂性,跨学科协作成为必然选择。这要求在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时必须精准施策,才能帮助患者实现减重目标,并维持长期体重稳态。此外,该指南还结合了中医药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手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