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时,转轨体制外,京沪的中产父母都是怎么精打细算的?
转轨国际部或国际化学校,是不少家长留学计划的第一步。但是这一步怎么走,是个大问题。该从什么时候着手准备?该准备些什么内容?学校怎么选?……
要考虑的事情多如牛毛,而家长自己往往日短心长。那么,那些成功转轨的家庭都是怎么做的?
为此,外滩君分别访谈了京沪两位家长——
从小就为孩子规划了留学大方向,并在众多备选方案中敲定“转轨”路线的上海家长Iris(小红书@大白羊艾瑞丝)
因京漂未落户,在让孩子去天津参加高考和留北京参加转轨考试之间选择了后者的北京家长鹿妈(小红书@Julia)
两位家长的孩子都是24年刚刚成功转轨上岸。虽然两地的转轨政策不同、两个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不同,甚至两位家长的育儿策略也有差异,但是在很多核心问题的处理上,这两个家庭却差不多做了完全相同的事。消费降级时,转轨体制外,京沪的中产父母都是怎么精打细算的?!
决定了转轨,就要早做准备
让孩子转轨国际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决定。Iris和鹿妈都一致认为,如果决定了要“转轨”,那么前期一定要做好调研和准备。
一方面,家长们要预留出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做择校判断的时间。
另一方面,孩子也要为转轨加强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转轨的笔试和面试。
上海家长Iris的儿子在转轨前,先参加了四校的自招。这是Iris一家深思熟虑后的计划——Iris很早就为孩子规划了留学的大方向,打算让孩子本科留学,或者高中就转轨。
参加四校自招,其实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考得上就去,毕竟师资和同学都很优秀,而且也可以实现本科留学,考不上也有能力考进较好的体制外学校,更直接对标本科留学。
因此,他们先花了五个月时间为自招做准备。一模过后,孩子的分数不太保险。但正因为Iris一家早有留学的打算,儿子一直在接触和学习相关内容,后来专心备战转轨,也比较顺利。
电影《小孩不笨3》截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