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M2增速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在路上

admin 热点资讯 2024-10-15 6 0

  10月14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上行。截至收盘,沪指涨2.07%,深证成指涨2.65%,创业板指涨2.6%。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超5000只,总成交额超1.64万亿元。

  这是财政部四季度增量政策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亮出四季度财政增量政策大招,且表态正在研究包括中央提升赤字等其他政策工具。这打开了市场对财政发力的想象空间。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最新金融数据显示几大要点,一是M2增速回升、M1增速持续回落;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三是贷款增长基本稳定。市场普遍认为,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各部委政策将继续提升市场信心。稳经济的关键是稳企业,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介绍加大助企帮扶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同时政策将持续用力、加力,不是暂时的、短期的,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有些在力度上也会比较大。除了注重政策的出台,还要注重政策的落实,要关注政策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优化政策的传导机制,让政策从出台到落地见效的时间尽可能缩短。

  9月金融数据要点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其中,M2增速回升,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加快,导致基数较高。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9月末M2平均增长8.5%,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市场专家认为,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反响热烈,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近期股票市场回升,部分资金加速从理财等资管产品回流,证券客户保证金计入M2中,也带动了M2的回升。

  从社会融资规模来看,初步统计,2024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

  从人民币贷款来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去年同期为19.75万亿元),其中,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去年同期为同比增长10.9%)。

  市场专家分析,去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督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导致贷款基数较高。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调整,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已明显减少。

  也有业内人士反映,随着去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陆续落地,提前还贷现象减少,部分银行也将前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所涉贷款回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当时的贷款。今年以来,有效融资需求总体上弱于去年,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影响后,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有小幅回落,剔除高基数因素后增速总体是平稳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稳、更实。

  政策调整紧抓房地产、资本市场

  9月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相继公布落地,给市场带来的积极反应仍在持续。

  “无论从政策组合还是单项政策看,近期央行政策力度都非常大。”一位市场权威专家表示,本轮政策调整抓住了房地产、资本市场两个关键点。

  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时间较以往长,市场信心持续偏弱,对经济运行都造成了影响。从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着力推动各方面达成共识,抓好房地产市场这个关键点,5月优化住房信贷政策,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9月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实施期限。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已有积极反应。

  “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达成共识推动本次调整顺利实施实属不易。” 业内专家表示,此举将能够比较明显减轻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提升消费能力。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市场信心的集中表现。近期,央行还创设了两项结构性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股指出现回升,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不过,对于结构性政策,市场也有不同声音。比如,有观点认为,资金流入了市场,但并没有流入实体。

  “央行关注结构性的堵点,如果结构性堵点处理不好,对信心影响也会很大。近一段时间,央行出台的一些政策都是结构性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些结构性的堵点,核心仍在于实体经济。”上述权威专家表示。

  近年来,金融部门出台了各种结构性政策举措,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服务。

  业内专家认为,结构性政策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堵点,一些政策工具还会通过扭转特定市场的螺旋下行反馈,推动实体经济循环畅通。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也相应增减调整。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补上。

  记者从央行获悉,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助企帮扶政策加力提效

  在央行、财政部陆续推出增量政策之后,助企帮扶政策也正在加力提效。10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一同出席并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

  在发布会上,罗文介绍了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六方面政策措施,包括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等方面。

  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方面,罗文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交易量;二是推动将质量信誉作为企业的融资依据;三是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四是加快制修订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重点标准的进程。

  对企业乱收费既会加重企业负担,又会损害营商环境。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涉企违规收费的监管执法力度,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丛林介绍,近期特别围绕助企帮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举措重点,就是要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优化营商环境,畅通融资渠道,力争做到服务不减、价格更优。

  半个多月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务院新闻办“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布会上预告,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协调工作机制。

  丛林表示,总局在充分调研并且借鉴此前有关机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已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协调工作机制;这项机制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近期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

  面对工业企业需求不足的问题,王江平则在会上表示,四季度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再推出一批促消费、扩内需的具体举措,帮扶企业拓展市场、释放活力。

  具体来看,一是聚焦投资带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二是围绕扩大消费,组织优供给、促升级系列行动;三是深化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

  王江平表示,抓紧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批复和资金,加快已签约的1500亿元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放到位。近期,向银行推荐一批新的专项再贷款项目,并提前谋划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组织工业领域储备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目前,工业领域在建和年内开工项目大约有36000个,预计未来3年将拉动投资超过11万亿元。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